一、西江千戶苗寨
西江千戶苗寨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西江鎮南貴村,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而成,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。西江苗族是黔東南苗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,現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“西”氏族。他們過去穿長袍,包頭巾頭帕,顏色都是黑色的,故稱“黑苗”,也稱“長裙苗”。西江苗族現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漢語言文字,但苗族之間的語言交流仍然使用傳統的苗語。到西江苗寨,有個重要環節不能錯過,就是在大廣場上欣賞苗族的姑娘小伙們的歌舞表演。
西江千戶苗寨擁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蘊,這里的苗族建筑、服飾、銀飾、語言、飲食、傳統習俗不但典型,而且保存較好。寨子的盡頭是一片田園風光,整齊的梯田,風景十分震撼。吊腳樓群與周圍的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融為一體,和諧統一,相得益彰。這里的商業步行街,出售琳瑯滿目的苗族特色商品,最有看頭的屬苗族銀飾,工藝精湛,價錢便宜。西江千戶苗寨夜景更為璀璨、迷人,每到黃昏時分,千家萬戶就亮起了各自家的燈。隨著天色越來越暗,西江千戶苗寨變成了燈的海洋。
二、鎮遠古城
鎮遠古城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興隆街,地處舞陽河畔,河水蜿蜒著以“S”形穿城而過,形成一個類似太極圖的樣式,故又稱八卦古鎮,已有2200多年歷史,是云貴高原上歷史最悠久的名城。每年夏天,周邊的游人紛紛聚集于此,熱鬧非凡。鎮遠古城被舞陽河一分為二,北岸是舊時士兵駐扎的地方,稱之為衛城;南岸是行政機構和平民商家聚集的地方,稱之為府城。至今城里仍殘留有一些古城墻和城門遺址。
舞陽河上有兩座大橋,西側是新修的,當地人稱為新大橋,東側的祝圣橋是鎮遠古城的標志性建筑,當地人稱之為老大橋。新老大橋之間,是傳統意義上的古鎮地界,古鎮由首尾相接的三條街道(新中街、興隆街和順城街)構成,街道兩邊與其他古鎮類似,都是客棧、餐館和店鋪。祝圣橋是古鎮的地標,橋上有一座三層的亭子,這里曾是湘黔聯通的主要通道,自古既有“湘黔咽喉”之稱。每天晚上,祝圣橋上燈火通明,河水倒映著燈火,頗為壯觀,無論是橋上閑逛還是拍照都很適宜。
祝圣橋頭東側是玉屏山,40多座明清古建筑依山而建,層層疊疊,頗為壯觀。這些古建筑依山勢而建,與懸崖、古樹、藤蘿、溶洞融為一體,渾然天成。頂部的玉皇閣是鎮遠古鎮的至高點,也是觀看古城全景的好地方。除了三條主街,古城內還有四方井巷、復興巷和仁壽巷等相通的古巷道,巷道歪歪扭扭,卻四通八達。在巷道中走走,古井、古屋和一些有年頭的老作坊都能喚起一些兒時的記憶。
三、肇興侗寨
肇興侗寨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肇興鎮,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,素有"侗鄉第一寨"之美譽。侗寨四面環山,寨中房屋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的木質吊腳樓,鱗次櫛比、錯落有致、古樸實用。寨中有一條小河穿寨而過,河上建了五座風雨橋,風雨橋也是侗寨標志性建筑。夜晚的鼓樓燈光炫目。登臨觀景臺,可俯瞰整個侗寨的夜景。肇興不僅是鼓樓之鄉,而且是歌舞之鄉,寨上有侗歌隊、侗戲班,每天晚上,都有精彩的歌舞表演。
肇興侗寨全為陸姓侗族,分為五大房族,分居五個自然片區,當地稱之為“團”。分為仁團、義團、禮團、智團、信團五團。肇興侗寨以鼓樓群最為著名,寨內建有五座造型美觀、結構獨特、飛閣重檐、氣勢雄偉的鼓樓。五座鼓樓的外觀、高低、大小都風格各異,蔚為大觀。鼓樓中間圍坐一群人,中間點著炭火,據介紹,每個大家族都要集資建一個鼓樓,鼓樓是吉祥的象征、興旺的標志,也有休閑、議事、祭祀等等作用。
四、岜沙苗寨
岜沙苗寨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丙妹鎮,是一個純苗族村寨,全寨有300余戶人家。因地處偏遠,至今仍保留了古老而原始的生活方式,被稱作中國最后的槍手部落,至今還保持著古老而神秘的生活方式。岜沙苗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側的半坡上,寨內木樓古樸簡單,四周密林環繞,環境優雅。村民全系苗族,衣著方式原始,發勢奇特,被稱為秦時發式漢時裝。岜沙最具特色的是苗族男子的妝容發式,岜沙男人非常重視他們的發髻,是男性裝束中最重要的性別標志。
岜沙部落僅2000余人,分住在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個寨子里。走進岜沙,隨處可見茂密的森林。他們以稻作為主,狩獵為伴。這里箐黑林密,鳥道蠶叢,具有很強的隱蔽性,千百年來極少有外人進入。每一個岜沙人在出生后,他的父母就會為他種下一棵樹,寓意他生命的開始。當這個人死后,寨子中的人會把這棵陪伴他一起長大的樹,砍下來做成他的棺材,裹著遺體埋在密林深處的泥土里。由于岜沙人對樹木的保護,這里的生態環境優美,而岜沙人就在這樣的環境里過著與世無爭的和諧日子。
五、加榜梯田
加榜梯田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加榜鄉加車村,是苗族寨子世代耕耘的杰作,而那些散落在梯田間獨具苗鄉特色的吊腳樓,好似五線譜中的一顆顆音符。梯田從加車河谷繞著山梁向上攀升,像一座“天梯”連接著天地間,梯帶高低落差近千米。加榜梯田大都依山而開,隨山勢地形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秀麗線條。它集天下梯田之精華,不僅規模宏大,而且線條優美。特別是梯田間的山村、小寨與梯田交相輝映,與大自然融為一體,極具魅力,體現出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。
加榜梯田主要分布在黨扭至加榜全長25公里的公路兩側的黨扭、加頁、加車、從開、平引、加榜及加車河對岸的擺別、擺黨等村。其中景色最美的當屬黨扭一組、加頁三組、加頁大寨、加車大寨、加車七組等景點。核心區域由下到上依次有黨扭、加頁、加車三個村,加車最高,觀景效果更好。由于還是開發初期,商業氣息不濃,還比較原生態。加榜梯田種植糯稻的同時,還養殖鯉魚和鴨子,這種稻、魚、鴨共作的古老體系,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。
六、舞陽河風景名勝區
舞陽河又稱陽河,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小田溪村,距離鎮遠縣城約17公里,由龍王峽、諸葛峽、西峽組成,有小三峽之美稱。景區以高峽平湖、瀑泉飛流、喀斯特為主體,山色、水韻、風光迷人。綠水、險峰,是舞陽河的特點,兩岸懸崖絕壁、石峰、 石柱 、鈣華造型奇異,鱗次櫛比,與幽深恬靜的湖水相映成輝,構成極為罕見的喀斯特峽谷景觀。具有長江三峽之雄,蜀地峨眉之秀,桂林漓江之美,陽朔勝景之幽而名冠天下。
舞陽河風景名勝區地處鎮遠、施秉、黃平三縣境內,包括舞陽河三峽、云臺山、鐵溪、歷史文化名城鎮遠等景點。景區融自然山水、名勝古跡、民族風情為一體,聚集有青龍洞、中元洞、和平村、吳王洞、四宮殿、天后宮、古城垣等人文景觀。其中以青龍洞為代表的古建筑群,即佛教、道教、儒教文化為一體,依山傍水,布局和設計別具特色,是貴州保存完好、規模較大的古建筑群。整個景區一灣一畫,一步一景,令游人忘返流連。
七、郎德上寨
郎德上寨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郎德鎮,距離凱里市區約27公里,始建于元末明初,距今有670多年歷史。郎德苗寨分為上下兩個自然村寨,目前對外旅游開放的是上寨,所以稱之為“郎德上寨”。這是一個有百戶人家的苗族村寨。郎德上寨系苗語“能兌昂糾”的意譯,“能兌”即歐兌河下游之意,村以河名,“昂糾”即上寨。寨內苗民的服飾以長裙為特征,所以又稱為“長裙苗”。
郎德上寨的面積不大,寨子依山而建,相比西江千戶苗寨,這里更加清靜。沿著古色古香的鵝卵石路在寨子里漫步,靜靜品味獨具匠工的吊腳樓,感受其古老神秘的氣息,非常舒適愜意。這里的民族風情非常濃郁,郎德上寨的中心廣場,差不多每隔一小時就會有一場演出表演,不著急的話,可以等等看場表演。表演的時間大約半個小時,幾乎動用了幾乎全寨子的老老少少?梢孕蕾p到敬酒歌、苗族飛歌、蘆笙舞、銅鼓舞、板凳舞、集體舞等。
八、下司古鎮
下司古鎮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麻江縣下司鎮,毗鄰清水江,距凱里市區約6公里。下司古鎮是貴州及至川滇南下東進的交通要塞,更是黔東南州生態旅游與民族文化旅游的門戶。下司在歷史上上承川滇,下接湘粵,自元代中期設立翁袍蠻夷長官司始,至清代嘉慶13年(1808年)下司被正式辟為商埠,民國時期發展為鬧市,順江而過的人們行船于此,必然會休頓停歇,文化多元碰撞,商賈云集。于是就孕育出這座隱藏在黔東南的山間小鎮。
下司古鎮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,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古碼頭為特色的水鎮風光。曾被人譽為“小上海”、“清水江上的明珠”。古鎮不算很大,但布局奇巧,曲巷通幽,建筑精美,錯落有致,有清水江一帶環繞。商埠文化帶來了江南庭院,徽派馬頭墻,侗家塔樓苗家吊腳樓等多種建筑風格,漢侗苗兼融,古跡猶存,古樸自然,無過度開發之虞。古鎮中多類建筑藝術共融,江南院落、微派建筑、閩南建筑、苗侗建筑等多種建筑形式集于一體,雖經歷史滄桑,但基本保持完好,其格局、結構仍然體現當年的歷史情景。
對于貴州黔東南最美的八個旅游景點你怎么看,歡迎發表意見和評論,我們一起討論。
消息